⑴ 英國大學教師罷工 留學生能獲得哪些補償
在大家的的潛意識里,英國是一個以教育聞名的國家,估計不至於出現曠日持久的英國大學課堂「停擺」。下面來說說英國大學教師罷工,留學生能獲得哪些補償。
但英國大學低效的運營機制不會對善後做出迅速反應,很可能通過縮短教學時間、推遲畢業時間等方式把畢業班的學生「打發」走,經濟賠償的幾率微乎其微。中國學生和家長為維權而進行的據理力爭很可能化為泡影。
某國內著名留學中介好培纖悄友s與我微信聯系稱,有關2018年2月22日開始的英國大學教師罷工事件,引起中國留英學生及家長的嚴重關注,s的工作電話幾乎被打爆,大多是針對事態及應對方案的咨詢。
包括牛津、劍橋、愛丁堡、帝國理工、倫敦國王學院、曼徹斯特、紐卡斯爾、諾丁漢等名校在內的英國57所大學、4萬教師捲入了此次罷工事件。英國教師的退休金(pension)利益訴求、在校學生——特別是中國留學生——缺課損失的權益訴求、教育「是公共產品還是商品」的權利訴求,像噴涌四溢的岩漿,炙烤著國際化教育的公信力。
公立教育政府不投入,還能指望誰?
根據《衛報》(the guardian)2018年2月22日電,英國大學教師退休金問題的焦點是從固定收益模式(defined benefit scheme)改為浮動收益模式(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也就是說,代表英國大學的資方(university uk,簡稱uuk)要求根據退休金在股市中的獲利情況決定教師的收益。
退休金從旱澇保收的「鐵桿莊稼」變成了前途未卜的「空頭支票」,遭到英國大學工會(university and college union,簡稱ucu)的強烈反對。
當前英國大學教師退休金61億英鎊的巨大缺口,是近10年來英國教育當局實施的高等教育「社會辦學」累加的諸多矛盾的總爆發。
英國高等教育以公立模式為主導,政府財政撥款是支撐學校正常運行的豎漏主體。2008年以來,金融危機、歐債危機、「脫歐」分手費等財政壓力,不斷擠壓教育投入的空間。
2009年卡梅倫政府廢除了推行多年的本國及歐盟學生免費入讀公立大學的體制(蘇格蘭地區高校仍保持原有的免費政策),學費從最初的每人每年3000英鎊,迅速提升到9000英鎊,本質上是政府「甩包袱」,減少對教育的財政投入。
增加的學費能否減輕英國政府「不作為」留下的財務壓力呢?恐怕不行!
包括部分「前30」名校在內的一些英國大學,為了緊縮預算,不惜大量僱傭「臨時工」——減少正式教師、增加臨時教師,為什麼?英國老師太貴!
在英國,大學教師的收入雖然沒有與公務員嚴格掛鉤,但肯定高於社會中間水平,稅前年薪一般不低於2萬英鎊(按當前匯率約17.6萬元人民幣)。這是勞資雙方經過多年的博弈與磨合,形成的高等教育行業收入基準線,而且已經成為社會普遍認可的工資額度和社會保險制度。
財政上捉襟見肘的英國政府,似乎已經無暇顧及大學的財務狀況,資方(大學)向教師的退休金開刀似乎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因罷工停掉的課程能退費嗎?
英國教師的利益需要保護,英國在校學生的利益如何善後呢?
根據bbc的報道,目前已有9萬名英國在校大學生聯名要求校方補償因罷工停課造成的學費損失。在這個罷工引起的敏感問題上,英國教育主管當局態度曖昧,一配渣方面強調英國大學應該確保學生的利益,另一方面又表示大學有權作出最後的決定。
雖然中國和英國都是公立體制為主導的教育體制,但政府在其中的作用差別很大。英國大學是「去行政化」的產物,運營相對獨立,這個環境中,類似中國教育主管部門的「紅頭文件」是沒有的。換句話說,如果英國大學不同意賠償學費,政府也沒什麼辦法。而且一旦英國大學同意退費賠償,也就意味著學生接受了缺課的現實,缺失的課程徹底無法補回來了。
顯然,錢不是主要矛盾,能否順利結課、拿到學位才是學生和家長最關心的。特別對於在英國攻讀碩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而言,普遍一年期的學制,時間非常緊張,2月底正是主課進入到關鍵時期,目前教師罷工的14天可以說是致命打擊。一旦勞資雙方仍不能達成協議,再推遲更長的時間,正常畢業的可能性就微乎其微了。
對中國學生來說,9月份拿不到學位證明(學位正式頒發一般是年底)和成績單,對回國就業、落戶等都會帶來不利影響。
教育商品化的風險與危機
此次罷工事件是2009年卡梅倫政府時期全英總罷課以來,英國最嚴重的高等教育危機。
一位倫敦國王學院法律專業學生在接受bbc采訪時,提出了教育作為公共產品和商品雙重功能的矛盾。
當政府不再充當公共產品的資助者時,教育的公共職能將讓位於商品職能,所謂公立教育也就名存實亡了。
當大學為了生存而不擇手段時,不要說教育的公共職能,商品職能恐怕也無法滿足了,比如因罷工缺課造成的對學生的違約問題。
英國高等教育「去行政化」的結果明確了大學的自主經營權,但未免又滑向了放任自流的「去公立化」狀態,將所有風險都推給了大學。
目前英國教育當局也介入到罷工事件中,我估計不至於出現曠日持久的大學課堂「停擺」。
但是英國大學低效的運營機制不會對善後做出迅速反應,而停課造成的影響不可能被完全修復,很可能通過縮短教學時間、推遲畢業時間等方式把畢業班的學生「打發」走。
如果能做到這些,已經是最好的結果了,這次受到低概率事件影響的在校學生估計只能自認倒霉了,校方很可能以「不可抗力」為由拒絕做出經濟賠償。
另外,英國大學在校的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的比例最高,受到此次罷工事件影響也最大。但按照英國大學多元文化的邏輯分析,他們絕不會因為中國學生比重高而優先為他們解決困難。這是英國人的「公平原則」,中國學生和家長可以為維權而據理力爭,但根據我多年的觀察,不可能達到預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