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印度在哪裡
印度在亞洲。
印度位於亞洲南部地區。南亞包括斯里蘭卡、馬爾地夫、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面積約437萬平方千米。人口10億以上。本區北部為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山地區,南部印度半島為德干高原,北部山地與德干高原之間為印度河-恆河平原。
亞洲曾譯作「亞細亞洲」和「亞西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其覆蓋地球總面積的8.7%(或占總陸地面積的29.4%)。人口總數約為41.643億,佔世界總人口的約60.5%(2019年)。
亞洲絕大部分地區位於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的分界線為蘇伊士運河。蘇伊士運河以東為亞洲。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線為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裏海、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和黑海。烏拉爾山脈以東及大高加索山脈、裏海和黑海以南為亞洲。
大陸東至白令海峽的傑日尼奧夫角,南至丹絨比亞,西至巴巴角),北至切柳斯金角,最高峰為珠穆朗瑪峰。跨越經緯度十分廣,東西時差達11~13小時。西部與歐洲相連,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陸塊歐亞大陸。
亞洲是世界三大宗教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發源地。
(1)印度在東北有多少個省擴展閱讀:
印度簡介:
1、印度共和國簡稱印度。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
2、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3、印度全境炎熱,大部分屬於熱帶季風氣候,而印度西部的塔爾沙漠則是熱帶沙漠氣候。夏天時有較明顯的季風,冬天則較無明顯的季風。
4、印度行政區劃中的一級行政區域包括有27個邦(省)、6個聯邦屬地及1個國家首都轄區。每一個邦都有各自的民選政府,而聯邦屬地及國家首都轄區則由聯合政府指派政務官管理。
5、印度的旅遊業和服務業也比較發達,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相當的比例。主要旅遊點有阿格拉、德里、齋浦爾、昌迪加爾、那爛陀、邁索爾、果阿、泰姬陵、海德拉巴、特里凡特琅等。 印度選出本國七大歷史奇跡 印度拉賈斯坦風情。
⑵ 印度有多少省份
除德里國家首都轄區外,全國分為27個邦和6個聯合屬地。
27個邦分別為:安得拉邦、阿薩姆邦、比哈爾邦、恰蒂斯加爾邦、果阿邦、古吉拉納邦、哈里亞納邦、喜馬偕爾邦、查謨-克什米爾邦、賈坎德邦、卡納塔克邦、喀拉拉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曼尼普爾邦、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奧里薩邦、旁遮普邦、拉賈斯坦邦、錫金邦、泰米爾納德邦、特里普拉邦、北方邦、北安查爾邦、西孟加拉邦。
6個聯合屬地分別為:安達曼-尼科巴群島、昌迪加爾、達德拉-納加爾哈維利、達曼-第烏、拉克沙群島、本地治里。另外,中國藏南地區現由印度實際控制。
⑶ 印度東北七邦面積人口種族
1、阿魯那恰爾邦:首府-伊塔那噶(位於帕普派爾縣),面積:83743平方千米,人口約138.4萬。
2、米佐拉姆邦:首府-艾藻爾,面積:21087平方千米,人口約109.7萬。
3、曼尼普爾邦:首府:因帕爾,面積:22327平方千米,人口約285.5萬。
4、阿薩姆邦:首府-迪斯布爾,面積:78438平方千米,人口約3120萬。
5、那加蘭邦:首府-科希馬,面積:16579平方千米,人口約198萬。
6、特里普拉邦:首府-阿加爾塔拉,面積:10486平方千米,人口約367.5萬。
7、梅加拉亞邦:首府-西隆,面積:22429平方千米,人口約296.7萬。
印度東北部七邦是以黃種人為主的地區。
主體民族來源於漢族、藏族、傣族、緬族,在漫長的民族遷徙過程中,經過與達羅毗荼人、雅利安人幾千年的混血,形成了雅利安-蒙古人種,演化出博多(迪瑪薩卡查里等)、那加、庫基、卡西、米吉爾(mikir,又稱卡比karbi)、加羅(garo)、米佐(mizo)等民族,統稱為東喜馬拉雅民族。
那加人主要分布在阿薩姆北部的那加山區,因居住地域的不同,又分化成很多亞族,澤米人(zemi)、卡查里人(cachari)、孔亞克人(konyak)、阿沃人(ao)、昂尕米人(angami)、塞良戎人(zelianrong)、唐庫爾人(tangkhul)、洛克特人(nocte)、萬喬人(wancho)、唐薩(tangsa)人等等,就如同我國散落在橫斷山脈高山峽谷里的諸多少數民族。
米吉爾人主要居住在阿薩姆邦的米吉爾山地,自稱阿倫(arleng)或卡比(karbi),「阿倫」意為山地居民。加羅人是藏族的後裔,他們的祖先起先遷徙到布拉馬普特拉河谷,然後再遷到梅加拉亞高原的加羅山區。加羅語近似藏語,加羅人也使用藏文。
⑷ 印度有多少人口和面積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網2021年2月更新顯示,印度人口數量為13.24 億,國土面積約為2980000 km²(不包括中印邊境印占區和克什米爾印度實際控制區等)。
印度位於北半球緯度8° 24′~37 ° 36′,東經68° 7′~97 ° 25 '. 印度是南亞最大的國家,面積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七位。印度一級行政區包括28個州(省)、6個聯邦領地和1個國家首都區。
每個州都有自己的民選政府,而聯邦領土和國家首都地區則由聯合政府任命的行政官員管理。此外,盡管印度在南極洲沒有自己的土地,但它在南極洲也有兩個科學基地:dakshin gangotri和maitri。
印度的地形地貌:
從喜馬拉雅山脈向南,一直延伸到印度洋。北部有山脈,中部是印度河-港河平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和東西兩側的沿海平原。平原占總面積的40%,僅佔山地面積的25%,占高原面積的1/3。然而,這些山脈和高原大多海拔不超過1000米。
地勢低緩,在全國佔有絕對優勢。不僅交通便利,而且在熱帶季風氣候和適合農業生產的沖積土、熱帶黑土等肥沃土壤條件的配合下,大部分土地可用於農業,農作物可常年生長,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印度
⑸ 印度東北七邦面積人口是多少
印度東北七邦面積人口是26萬平方公里。
印度東北7個邦總面積:26萬平方公里,人口:3885萬,面積比廣西大一點點,人口卻少於廣西。和印度其他地方不同,印度東北人,多數是蒙古人種,外表看起來像中國人和東南亞人。
印度的東北地區,被緬甸、中國、孟加拉團團圍住。其中,米佐拉姆邦,離印度洋只有50公里,但卻要繞道2千公里,才有入海口。從「賽哈」到最近的印度沿海城市「加格迪布」,路程1892公里,走高速居然還要53小時,平均時速只有不到40km/h。
七個邦及特里普拉邦的信息:
印度東北一共分為錫金和七個邦:偽阿魯納恰爾邦(中國領土)特里普拉邦、曼尼普爾邦、梅加拉亞邦、米佐拉姆邦、那加蘭邦、阿薩姆邦、錫金邦。
特里普拉邦總面積約為1.04萬平方千米,人口數量約為400萬左右,多信奉印度教性力派,邦首府為阿加爾塔拉。
特里普拉邦的人口主要是來自西邊孟加拉國的孟加拉人,屬於蒙古人種,這些人之所以遷移至此,主要是由於戰爭原因,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孟加拉國爭取獨立期間,大量信奉印度教的孟加拉人為了避免宗教迫害而遷移至特里普拉邦。
⑹ 印度國家在哪裡 在地圖的哪個位置
印度位於南亞,中國的南部。
如圖,印度正好位於地圖的中心區域,亞洲南部的南亞地區,中國的下邊。
拓展資料:
印度共和國(印地語:भारतगणराज्य;英語:republicofindia),簡稱印度。
位於南亞,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
領土東北部同孟加拉國、尼泊爾、不丹和中國接壤,東部與緬甸為鄰,東南部與斯里蘭卡隔海相望,西北部與巴基斯坦交界。
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
也是一個由100多個民族構成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主體民族為印度斯坦族,約佔全國總人口的30%。
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公元前2500年誕生了印度河文明(主要位於今巴基斯坦境內)。
前1500年左右,中亞的雅利安人進入南亞次大陸,征服當地古印度人,建立了一些奴隸制小國,並確立種姓制度,吠陀教開始發展為婆羅門教。
公元前4世紀,孔雀王朝統一印度,開始推行佛教,並向外傳播。
約前188年,孔雀帝國滅亡後群雄割據、外族入侵,印度教、伊斯蘭教興起。
1600年英國侵入莫卧兒帝國,建立東印度公司,1757年以後逐步淪為英國殖民地。
1947年6月,英國頒布《蒙巴頓方案》,實行印巴分治。
同年8月15日成立印度自治領。
1950年1月26日宣布成立共和國,同時成為英聯邦成員國。
印度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國,也是金磚國家之一,印度經濟產業多元化,涵蓋農業、手工藝、紡織以至服務業。
印度三分之二人口仍然直接或間接依靠農業維生,近年來服務業增長迅速,已成為全球軟體、金融等服務業最重要出口國。
全球最大的非專利葯出口國,僑匯世界第一。
印度是社會財富分配極度不平衡的發展中國家,種姓制度問題較為尖銳。
參考資料:
印度網路
⑺ 印度有幾個州或區組成各個區的區號是多少
印度
行政區劃:全國分為28個邦(pradesh)和7個中央直轄區(union territory▲)——請參見表下說明。邦下設縣,中央直轄區下設立區。 請使用時自己注意,印度的縣級地方政府的數量可能有個別增加。(by keating)
邦和中央直轄區名 cok 種族分布 cp2001 面積(km²) 首府 縣區數
查謨和克什米爾* jammu & kashmīr 01 克什米爾族/伊斯蘭教 10,069,917 101,387 斯利那加 srinagar 14
旁遮普 punjub 02 旁遮普族/錫克教 24,289,296 50,36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7
昌迪加爾 chandīgarh▲ 03 印度斯坦族 900,914 114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
喜馬偕爾邦 himāchal pradesh 04 印度斯坦族 6,077,248 55,673 西姆拉 simla 12
北安查爾 uttaranchal 05 印度斯坦族 8,479,562 51,125 德拉敦 dehra dun 13
哈里亞納 haryāna 06 印度斯坦族 21,082,989 44,212 昌迪加爾 chandigarh 19
德里 delhi▲ 07 印度斯坦族 13,782,976 1,483 德里 delhi 1
拉賈斯坦 rājasthān 08 印度斯坦族 56,473,122 342,239 齋浦爾 jaipur 32
北方邦 uttar pradesh 09 印度斯坦族 166,052,859 243,286 勒克瑙 lucknow 70
中央邦 madhya pradesh 23 印度斯坦族 60,385,118 308,252 博帕爾 bhopal 45
查蒂斯加爾 chhatisgarh 22 印度斯坦族 20,795,956 135,194 賴布爾 raipur 16
比哈爾 bihār 10 印度斯坦族 82,878,796 99,200 巴特那 patna 37
賈坎德 jharkhand 20 印度斯坦族 26,909,428 74,677 蘭契 ranchi 18
錫金 sikkim 11 尼泊爾族/喇嘛教 540,493 7,096 甘托克 gangtok 4
阿魯那恰爾邦* arunāchal pradesh 12 珞巴族等 1,091,117 83,743 伊塔那噶 itanagar 13
那加蘭 nāgāland 13 那加族 1,988,636 16,579 科希馬 kohima 8
曼尼普爾 manipur 14 曼尼普爾族 2,388,634 22,327 因帕爾 imphal 9
米佐拉姆 mizorām 15 米佐族/基督教 891,058 21,081 艾藻爾 aizawl 8
特里普拉 tripura 16 孟加拉族移民 3,191,168 10,486 阿加爾塔拉 agartala 4
梅加拉亞 meghālaya 17 伽羅族、卡西族 2,306,069 22,429 西隆 shillong 7
阿薩姆 assam 18 阿薩姆族 26,638,407 78,438 迪斯布爾 dispur 23
西孟加拉邦 west bengal 19 孟加拉族 80,221,171 88,752 加爾各答 kolkata 18
奧里薩 orissa 21 奧里薩族 36,706,920 155,707 布巴內斯瓦爾 bhubaneswar 30
古吉拉特 gujarāt 24 古吉拉特族 50,596,992 196,024 甘地訥格爾 gandhinagar 25
達曼和第烏 damān & diu▲ 25 古吉拉特族 158,059 112 達曼 daman 2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
dādra & nagar haveli▲ 26 古吉拉特族 220,451 491 錫爾瓦薩 silvassa 1
馬哈拉施特拉 mahārāshtra 27 馬拉地族 96,752,247 307,690 孟買 mum 35
果阿 goa 28 馬拉地族/天主教 1,343,998 3,702 帕那吉 panaji 2
安得拉邦 andhra pradesh 29 泰盧固族 75,727,541 275,068 海得拉巴 hyderabad 23
卡納塔克 karnātaka 30 坎拿達族 52,733,958 191,791 班加羅爾 bangalore 27
拉克沙群島 lakshadweep▲ 31 馬拉雅拉姆族 60,595 32 卡瓦拉蒂 kavaratti 1
喀拉拉 kerala 32 馬拉雅拉姆族 31,838,619 38,863 特里凡得琅 thiruvananthapuram 14
泰米爾納德 tamil nā 33 泰米爾族 62,110,839 130,058 金奈 chennai 30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34 泰米爾族 973,829 492 本地治里 pondicherry 4
安達曼和尼科巴群島 ▲
andaman & nicobar islands 35 諸原始南島民族 356,265 8,249 布萊爾港 port blair 2
印度 india 1,027,015,247 3,165,596 新德里 new delhi 585
* 請使用時注意:
上表中的面積數據為印度實際控制區域的面積。印度方面宣布其領土面積為3,287,263平方公里,這包括我、巴、印三方爭議的「查謨和克什米爾」全部,以及我、印爭議的「阿魯那恰爾邦」大部(即門隅、洛隅和下察隅等地區 )。
以我國所持「東側我國讓,西側印度讓」的主張,估計未來邊界確定後的結果。西側,印度可能會放棄對克什米爾我屬部分(即阿克賽欽地區)的主權要求,也即保持上表中「查謨和克什米爾 邦」面積數據,而不是現在印度宣稱的222,236平方公里(這是克什米爾地區總面積,包括印、巴、我三方控制區域)。東側,可能在印度向我方轉讓靠近不丹的村鎮(如達旺)後,我方放棄對其他地方的主權要求。若不然,耗著吧。
歷史沿革:
1950-01-01: cooch比哈爾邦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0-01-24: 聯合省更名為北方省
1950-01-26: 憲法生效,印度行政區被分為9個a類省,8個b類省,10個c類省和2個d類直轄區;
東旁遮普省更名為旁遮普省(印);大拉賈斯坦直轄區改為拉賈斯坦省
1950-05-02: chandernagore 由法國屬地改歸印度
1950-12-05: 錫金成了印度的保護國
1951: 阿薩姆省的德旺吉里周圍地區通過協議歸不丹
1953-10-07: 旁遮普省的首府遷至新城市昌迪加爾
1953-10-01: 安得拉省設立,從馬德拉斯省分離,定為a類省,安得拉邦使用泰盧固語。
1954: 比拉斯普爾省並入喜馬偕爾省
1954-10-02: chandernagore並入西孟加拉省
1956: 海得拉巴省首府從kurnool遷往海得拉巴
1956-05-28: 法國割讓本地治里給印度,成為中央直轄區
1956-09-01: 特里普拉省的地位改為直轄區
1956-11-01: 地方重組法案生效,廢除了abc三類省的區別。根據語言和文化等因素,舊27省重組為14邦和若干中央直轄區。
1957-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中央直轄區從阿薩姆邦分離
1960-05-01: 孟買邦劃分為古吉拉特邦和馬哈拉施特拉邦(又有資料顯示說1964年)。
1961-08-11: 達德拉和納加爾哈維利,並入印度並設立中央直轄區。它是原葡萄牙殖民地,1954年7月獨立。
1961-12-19: 葡屬印度並入印度形成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63-12-01: 那加丘陵-tuensang 中央直轄地區更為那加蘭邦(又有資料說1962年單獨設立那加蘭邦)
1966-11-01: 旁遮普邦分為旁遮普邦、哈里亞納邦和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部分區域並入喜馬偕爾邦。昌迪加爾以前是該邦的首府,分裂後兩邦的首府都在昌迪加爾。旁遮普邦錫克教徒眾,哈里亞納邦印度教徒眾。
1968-08: 馬德拉斯邦更名為泰米爾納德邦。
1970: 古吉拉特邦首府從艾哈邁達巴德遷往甘地訥加爾。
1971-01-25: 喜馬偕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喜馬偕爾邦。
1972-01-21: 阿薩姆邦析設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1954設東北邊境事務局,我國宣布主權)、梅加拉亞邦和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
阿薩姆邦首府從西隆遷往迪斯布爾,西隆為梅加拉亞邦首府。
曼尼普爾中央直轄區和特里普拉中央直轄區分別改為同名邦。(一說特里普拉邦1969年設立)
1972-12-17: 在印巴西姆拉談判和進行了大規模的勘定之後,雙方一致同意把"停火線"改名為"控制線"。
1973-11-01: 邁索爾邦改為卡納塔克邦。
拉克戴弗-米尼科伊-阿明迪維群島中央直轄區更名為拉克沙中央直轄區。
1975-04-26: 強並錫金保護國為錫金邦。
1985-07-24: 通過旁遮普協定,昌迪加爾中央直轄區將最終並入旁遮普邦。但至今沒有實施,尚在爭論中。
1986-07: 米佐拉姆中央直轄區改為米佐拉姆邦。
1987-02-20: 「阿魯那恰爾邦中央直轄區」改為「阿魯那恰爾邦」(其中大部分為我國宣布主權的門隅,珞隅,下察隅地區)。
1987-05-30: 果阿-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分為果阿邦和達曼-第烏中央直轄區。
1996: 泰米爾納德邦首府馬德拉斯更名為金奈;
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的拼寫由bombay改為mum(可能系語種變化)。
在此之前,喜馬偕爾邦首府西姆拉和咯拉拉邦首府特里凡得琅的拼寫也已經變更。
1999-07-20: 西孟加拉邦議會決定將邦名更為孟加拉邦,但這只有經印度議會同意才能實施。
2000-11-01: 查蒂斯加爾邦新設,由中央邦東部的的16個縣組成。
2000-11-09: 北安查爾邦新設,由北方邦13個縣組成。
2000-11-15: 賈坎德邦新設,由比哈爾邦南部18縣組成。
2001-01-01: 孟加拉邦首府加爾各答的拼寫由 calcutta 改為 kolkata(懷疑也是語種變化)
(by keating)
主要城市:印度100萬以上人口城市如下表。cc普查城市人口,ac普查都市區人口,資料來源:www.citypopulation.de,按照人口序位。
rank 城市名 所屬邦(區) cc2001 ac2001
1 孟買 mum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14,398 16,368,084
2 德里 dilli 德里中央直轄區 9,817,439 12,791,458
3 加爾各答 kolkata 孟加拉邦 4,580,544 13,216,546
4 班加羅爾 bengalūru 卡納塔克邦 4,292,223 5,686,844
5 金奈 chennai 泰米爾納德邦 4,216,268 6,424,624
6 艾哈邁達巴德 ahmadābād 古吉拉特邦 3,515,361 4,519,278
7 海得拉巴 haidarābād 安得拉邦 3,449,878 5,533,640
8 浦那 pune 馬哈拉施特拉邦 2,540,069 3,755,525
9 坎普爾 kānpur 北方邦 2,532,138 2,690,486
10 蘇拉特 sūrat 古吉拉特邦 2,433,787 2,811,466
11 齋浦爾 jaipur 拉賈斯坦邦 2,324,319 2,324,319
12 勒克瑙 lakhnau 北方邦 2,207,340 2,266,933
13 那格浦爾 nāgpur 馬哈拉施特拉邦 2,051,320 2,122,965
14 印多爾 indore 中央邦 1,597,441 1,639,044
15 博帕爾 bhopāl 中央邦 1,433,875 1,454,830
16 盧迪亞納 ludhiāna 旁遮普邦 1,395,053 1,395,053
17 巴特那 patna 比哈爾邦 1,376,950 1,707,429
18 巴羅達 vadodara 古吉拉特邦 1,306,035 1,492,398
19 塔那 thāna 馬哈拉施特拉邦 1,261,517 孟買
20 阿格拉 āgra 北方邦 1,259,979 1,321,410
21 卡延 kalyān 馬哈拉施特拉邦 1,193,266 孟買
22 瓦拉納西 vārānasi 北方邦 1,100,748 1,211,749
23 納西克 nāshik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76,967 1,152,048
24 密魯特 meerut 北方邦 1,074,229 1,167,399
25 費爾達巴德 farīdābād 哈里亞納邦 1,054,981 1,054,981
26 豪拉 hāora 孟加拉邦 1,008,704 加爾各答
27 pimpri-chinchwad 馬哈拉施特拉邦 1,006,417 浦那
安拉阿巴德 allahābād 北方邦 990,298 1,049,579
阿姆利則 amritsar 旁遮普邦 975,695 1,011,327
維沙卡帕特南 visākhpatnam 安得拉邦 969,608 1,329,472
加茲阿巴德 ghāziābād 北方邦 968,521 968,521
拉傑果德 rājkot 古吉拉特邦 966,642 1,002,160
賈巴爾普爾 jabalpur 中央邦 951,469 1,117,200
哥印拜陀 coimbatore 泰米爾納德邦 923,085 1,446,034
馬杜賴 marai 泰米爾納德邦 922,913 1,194,665
斯利那加 srīnagar 查謨和克什米爾邦 894,940 971,357
維傑亞瓦達 vijayawāda 安得拉邦 825,436 1,011,152
由於印度的城市數量多人口龐大,在各邦的分頁面中,我們列出2001年普查時人口滿10萬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