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凯发登录 > 印度資訊 > 印度人咽喉在哪裡

印度人咽喉在哪裡-凯发登录

發布時間:2023-10-05 23:00:25

❶ 馬六甲海峽為什麼從古至今都是「咽喉要道」

馬六甲海峽,又譯做麻六甲海峽,是位於馬來半島與蘇門答臘島之間的海峽。平均氣溫在25℃以上,年降雨量在3000毫米左右。因沿岸的古城馬六甲而得名,海峽現由新加坡、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三國共同管轄。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全長約l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37公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

❷ 對印度來講,最致命的七寸在哪裡

印度作為世界第二人口大國,近年來發展迅速,超過英法,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也許在大家的印象中,印度只是一個“三個印度”的形象。

❸ 古代印度頻繁遭遇外敵入侵,為何不在險要山口修築長城呢

開伯爾山口位於巴基斯坦西北部,是興都庫什山脈最大和最重要的山口,是南亞次大陸的咽喉要塞。在古代,印度屢次遭到外族入侵,多次被外族滅國,大部分時間被外族統治。而這些入侵者基本都是從開伯爾山口進入印度。可以說,開伯爾山口就是古代印度的命門所在,控制了開伯爾山口就控制了印度。事實上,開伯爾山口並不是一個容易進入的地方。

開伯爾山口位於喀布爾河谷,地形崎嶇,狹窄難行,最窄的地方僅僅600多米寬,中間還有河流流過,可以說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和我國古代的函谷關差不多。假如在中國,聰明的中國人定然會在山口修建險關雄隘,兩邊再修上長城把游牧民族擋在外面。但讓人奇怪的是,印度人竟然從沒有在當地修過長城,甚至連修長城的想法都沒有。那麼為什麼印度人不在開伯爾山口修築長城呢?

第三,印度人雖然也遭受游牧民族的威脅和入侵,但不像中國北方一樣存在持續潛在的威脅,因此印度人缺乏和中國人竭力修長城的動機。此外,加上印度人比較懶,又不善於打仗,所以修長城只能被扔到一邊。

❹ 印度洋――"印度的洋" 印度洋是印度的

印度位居南亞―――印度洋的中心,為南亞第一大國,歷任統治者深受大英帝國「印度中心」論戰略觀念的影響,有很深的「大國」情結。其第一任總統尼赫魯在《印度的發現》中寫道:「印度以它所處的地位,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就做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就銷聲匿跡。中間地位不能引動我,我也不相信中間地位是可能的。」尼赫魯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印度具有寬鉛得天獨厚的戰略優勢。如果說義大利像只伸入地中海的「靴子」,那麼,印度就好比一個「楔子」深深地插入印度洋;如果把地中海變為羅馬帝國的「內湖」是義大利人已實現過的夢想,那麼,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洋」就是印度人還未達成的偉大藍圖。 生死攸關的海洋利益 地緣戰略利益印度洋與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它是相對封閉的海洋,但它卻是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紐帶:經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往東進入太平洋,從蘇伊士運河和好望角向西通往大西洋。位於印度西方的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的寶庫和歐洲的戰略側翼,而霍爾木茲海峽則正好扼守著中東石油輸往印度洋的出口。此外,印度洋作為商品運輸的重要通道,對世界貿易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西方國家、日本和其他東南亞國家對它的依賴都非常大。據瞎斗有關數據統計,每年約有6萬艘輪船往返於印度洋上。印度十分清楚,控制了印度洋就控制了這些國家的血脈。 經濟利益印度洋的自然資源非常豐富,世界已探明石油儲量的2/3、天然氣儲量的1/3、40%的黃金、90%的鑽石、60%的鈾分布在印度洋經濟圈裡,其它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的劃分,印度擁有200多萬平方公慎神好里的專屬經濟區,在印度洋地區首屈一指。印度沿海的石油儲量豐富,國內約50%的石油與80%的天然氣來自近海。此外,印度95%的對外貿易途經海上,許多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商品都要從印度洋上進出口。切斷印度洋,就是切斷印度的「動脈」。 安全利益印度認為自己目前面臨的「海上威脅日益嚴重」。美軍在迪戈加西亞建立了海軍基地和現代化的通訊中心,並在某些印度洋沿岸國獲得了使用軍事基地和海軍港口的權力,在該地區的軍事活動比冷戰前有過之而無不及。美國控制印度洋地區的企圖,與印度一直堅持把外部軍事力量從印度洋排擠出去的主張正面相撞,使印度的安全利益受到了極大的挑戰。此外巴基斯坦試圖通過從英法等國引進各型先進艦艇和武器裝備,修建瓜達爾大型海軍基地,同時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力量,企圖在戰時封鎖、攻擊印度沿海或海上的重要經濟、軍事目標,切斷印度的海上運輸線;「中國日益強大的海軍正從印度的東、西兩翼進入印度洋」;日本、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等國也在覬覦印度洋上的利益,將來也有可能與印度在海上發生利益沖突。 層次分明的海洋戰略 一是確保內層防區的安全印度防務專家把專屬經濟區以外300海里的海域劃為「完全控制區」,即「內層防區」。在東部包括整個孟加拉灣,在西部和南部包括阿拉伯海和沿海岸線600海里以內的印度洋海域。為加強近海防衛能力,印度不斷加強海岸警衛隊的現代化,擴充其實力,使之在將來能接替海軍承擔更多的近海防衛任務。在這個「完全控制區」內,印度海軍制海的主要對象是巴基斯坦,即在戰時「封鎖它的港口並攻擊它的商船」,切斷巴的海上通道。 二是取得外層防區的控制內層防區以外300~600海里的海域劃為「中等」控制區,即「外層防區」。該區由遠洋艦隊防守,其任務是:保衛印度的遠海島嶼、海上通道、商船隊的安全,對廣大海域進行「中等控制和監視」,如遇有突發事件,「能遂行海上力量投送任務」,戰時則要取得控制印度洋通道的能力。為了加強海上投送力量,印度成立了兩棲作戰旅和海上特種部隊。在這個「中等控制區」,印度海軍的一個「優先戰略任務」是保衛它的對外貿易,特別是戰略商品―――石油的安全運輸。 三是擴大軟控制區的影響印度半島1000公里以外的其餘部分劃為「軟控制區」。隨著印度海軍裝備了能夠橫跨印度洋的核潛艇和遠洋反潛偵察機,印度防務專家認為,有必要「把海軍實力真正擴展從海灣到好望角的廣大海域」,以為印度遠洋商船護航,並為21世紀駛出印度洋進入世界海域成為世界級遠洋海軍預做准備。為此,20世紀80年代以後,印度海軍有意識地加強了與外國海軍的聯系,范圍空前擴大。印度海軍的遠洋軍艦不僅訪問印度洋沿岸國家(包括波斯灣、紅海、非洲東海岸和東南亞國家),其國產「戈瓦里」級數艘導彈護衛艦還周遊全球,航跡遍及三大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四大洲(非洲、亞洲、歐洲、美洲)各國,以熟悉世界海域,並擴大印度海軍的影響。 四是針對區外大國的威懾印度海軍參謀長泰希利亞尼海軍上將說過:「不能期望印度海軍戰勝超級大國施加的壓力,但可以使他們的干涉付出更高的代價,威懾的全部含義就在於此。」在1988年2月4日印度從蘇聯租得第一批5艘c級核潛艇中的第一艘後,印度前海軍參謀長a・k・恰特吉對記者說:「核潛艇的作用是巨大的―――我們有了核力量,美國要進行干涉就要三思而行了。」這說明,印度海軍實行海上威懾主要是針對企圖染指印度洋事務的區外大國,特別是在印度洋駐有軍事力量的美國,防止在未來同巴基斯坦發生沖突時,重演1971年美國海軍「企業」號航母進入孟加拉灣之類的事件。 雄心勃勃的強軍之路 印度認識到,「海軍是力量的象徵,要想成為世界一流大國,就必須擁有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控制印度洋這一戰略目標,因為印度沿海並沒有太多的島嶼屏障,6000多公里長的海岸線又很難處處設防,惟一的辦法是把敵人擋在遠距印度之外。為此,印度把建立一支現代化的遠洋海軍作為實現其海洋戰略目標的主要途徑。 外伸采購巨手,內掀造艦狂潮20世紀80年代以來,印度政府大力發展包括航空母艦和核動力潛艇在內的海上軍事力量,成為印度洋周邊地區最強大的海上力量,居世界第七位。其海軍參謀長辛格在新德里宣布,印度將在目前140艘艦船的基礎上,10年內添置80艘新型艦船,從而打造出一支以3艘航母為骨架、外加約200艘戰艦的超級艦隊。如果這一計劃最終落實,屆時印度海軍的規模將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三,僅次於美俄。印度航母的發展就充分體現了這種思想。印海軍認為,要控制住印度的東西部海域―――孟加拉灣和阿拉伯灣,必須擁有兩艘航母,同時還要有第三艘航母能夠及時出動到其它「利益攸關」的海域。所以印度海軍計劃打造3支航母編隊。但隨著航母「維克蘭特」號在1997年退役,印度海軍僅剩下一艘航母,使其維護海上霸權感到力不從心。為此,印度海軍投入了巨大的資金。 一是改造一艘。印度投資5500萬美元對「維拉特」號航母加以維修,換裝先進的雷達、防空和預警系統,以延長其服役壽命。在孟買和科欽軍港進行的改裝工程中,技術人員為「維拉特」號安裝了以色列的具備抗飽和攻擊能力的「巴拉克」艦防系統,使該艦如虎添翼。據悉,經過改裝,「維拉特」的壽命將延長到2010年。 二是自建一艘。印度政府1998年7月就同意由科欽造船有限公司承建航母。印度科欽造船有限公司目前還只能建造2萬噸級的輕型航母,載12~15架直升機,船體造價約3億美元,預計將在7年內完工。該艦將是印度的第一艘國產航母。 三是引進一艘。2000年5月,俄羅斯同意向印度轉讓退役的「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航空母艦。「戈爾什科夫」號是「基輔」級的四號艦,滿載排水量4.45萬噸,全長273米,最大寬度50米,吃水深度10米,飛行甲板189×20.7米,航速29節,續航力7000海里(18節)。印度計劃先花上3億美元大維修,改裝費也不會少於這個數,之後再掏12億美元購買60架米格-29k艦載戰斗機(艦上搭載30架米格-29k和6架直升機,另有30架進行輪替)。 目前,在117萬印軍中,人數不到6萬的印度海軍已佔高達17%的軍費份額,這其中大部分用於裝備的更新。其中「德里」級驅逐艦以及俄制「克里瓦克」護衛艦作戰性能更是在發展中國家海軍中名列前茅。目前,印度海軍採用先進外形隱身、紅外隱身和水聲隱身技術的「席瓦利克」號國產護衛艦已下水。「席瓦利克」號擁有垂直發射系統、遠程預警系統和反潛作戰系統。根據計劃,印度將建造12艘這樣的軍艦,使其成為未來水面作戰的中堅力量。與此同時,印度繼續從以色列購買小型快速巡邏艇,還就購買6艘法制「蠍子」級潛艇、租賃2艘俄「阿庫拉」級核潛艇與法俄兩國進行談判。印度海軍還不斷加強海軍航空兵實力,計劃購買俄「卡-31」預警直升機和8架美製p-3巡邏機。 西向前伸觸角,東向扼控海峽為了加強對阿拉伯海的控制,印度海軍在瀕臨阿拉伯海的卡爾瓦修建了一座大型現代化的海軍基地。印度還想把影響力擴展至位於亞丁灣口的索科特拉島,以達到控制亞丁灣、曼德海峽的戰略目的。 對於東部海域及馬六甲方向,印度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布萊爾港設立了第四海軍司令部。安達曼―尼科巴群島位居印度洋的東部邊緣,緊鄰馬來半島和馬六甲海峽,在戰略上與印度次大陸主體形成環抱孟加拉灣之勢。面積最大的布萊爾港地處馬六甲海峽西部出口,距印度本土的加爾各答1255公里,而東南距印尼的蘇門答臘島僅550公里,東北距緬甸僅500公里。作為把守印度洋東部水域的主要門戶,安達曼-尼科巴群島西可控制孟加拉灣,東可卡住馬六甲海峽,既是保衛印度半島安全的前哨陣地,又是印度向海上擴展、對東印度洋周邊地區以及東南亞地區施加影響的前進基地。因此,該群島是印度控制東印度洋最主要的戰略支撐點,在印度國防戰略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安達曼-尼科巴群島的基地與印度本土東海岸的維沙卡帕特南海軍基地、西南部海岸的科欽海軍基地以及加爾各答和馬德拉斯相呼應,構成了控制東印度洋、特別是孟加拉灣的完整的基地體系。 對於進出印度洋的海峽,印度更加意識到它們具有的特殊戰略意義。與太平洋和大西洋不同,印度洋洋面遼闊,中間島嶼較少,進出印度洋的海峽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戰略意義。18世紀英國就是通過控制蘇伊士運河、霍爾木茲海峽、曼德海峽、馬六甲海峽和巽他海峽而獨霸印度洋的。印度防務專家認為,一旦印度對進出印度洋的咽喉要地―――曼德海峽和馬六甲海峽能夠實施有效控制的時候,印度洋就回到印度的「懷抱」了。

與印度人咽喉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瀏覽:939
瀏覽:561
瀏覽:200
瀏覽:924
瀏覽:449
瀏覽:779
哪個城市對中國的貢獻最大 瀏覽:156
印度打工打不出去怎麼辦 瀏覽:750
英國和義大利哪個歷史更悠久 瀏覽:535
伊朗什麼時候釋放囚犯 瀏覽:989
義大利語言包怎麼命名 瀏覽:517
越南旅遊要帶什麼禮物 瀏覽:846
在英國做什麼生意好吃 瀏覽:296
去越南如何購買香煙 瀏覽:508
斯堪尼亞中國業務如何 瀏覽:218
印尼人都吃什麼蔬菜 瀏覽:97
去伊朗應該怎麼穿 瀏覽:460
小米印度產品怎麼樣 瀏覽:706
深圳怎麼辦越南簽證 瀏覽:924
咖啡在英國很受歡迎用英語怎麼說 瀏覽:881
网站地图